新一届高一学子即将踏上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而引领他们前行的,正是一支专业卓越、心怀热忱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青春的引路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即将陪伴学子们书写高中第一章的“筑梦者”,感受他们的风采与力量!
语文学科:张敏老师
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199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在一线教学岗位工作27年,所带班级学科成绩突出,在区内名列前茅。曾获得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南京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及建邺区“普通中学教学先进个人”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叶圣陶杯”、“创新杯”作文竞赛,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担任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师傅,多位弟子获得市区级荣誉。
曾由国家汉办公派赴新加坡交流教学三年,获得新加坡教育部的最高奖金。她学养深厚,教学严谨,指导得法,受到历届学生的信赖
数学学科:卓成海老师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十九年如一日坚守班主任岗位,十四届高三学子在其引领下乘风破浪,他先后荣获“南京市教育先进个人”、“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建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江宁区优秀班主任”等多项殊荣,并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客座讲师,分享其宝贵的教育智慧。
他是教学一线的卓越领航者。卓老师深谙教学之道,高考备考经验尤为丰富。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众多学子脱颖而出,成功迈入香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特色名校深造。
他是班级管理的温暖守望者。近二十载的班主任生涯,锤炼出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责任感。他始终怀揣一颗善良仁爱之心,将无私的关怀融入班级管理的点滴。他乐于助人,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明灯,更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用真诚与智慧守护着青春的成长,营造出温暖而富有凝聚力的集体氛围。
他是言传身教的典范。卓老师不仅桃李满天下,更成功将自家孩子培养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自身实践完美诠释了教育者的知行合一。
卓老师以学识启人、以爱心育人、以德行树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的教育篇章,是学生成长路上坚定的引路人,堪称师者楷模。
英语学科:洪嫄老师
高中英语备课组组长,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本科,英国华威大学教育硕士,持有TKT和TESOL双认证。曾获建邺区“教学先进个人”“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性英语竞赛中获奖,包括“外研社杯”英语竞赛、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以跨文化视角融合语言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传递中国声音的能力。
生物学科:王红军老师
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优秀教研组长,建邺区高中生物兼职研训员、教学先进个人,校生物教研组长、先进个人,辅导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奖。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常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成长,深受学生喜爱与家长信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断追求卓越。
地理学科:苏丽英老师
高中地理教师,中学一级。作为持续担任高中毕业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苏老师始终恪守立德树人教育宗旨,以全面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教学目标,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整合与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教学实践研究,系统构建具有生活化场景特征的课堂教学体系。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主持完成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和建邺区教育科研规划“个人课题”,经专家组鉴定优秀并顺利结题;荣获建邺区“教学先进个人”称号;先后开设市级、区级教学示范课及专题学术讲座15场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奖50人次,其中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的竞赛荣获南京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二等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在市区级论文评比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每学期常态化开设以地理学科为核心的拓展型课程——《经天纬地,践行地理》系列精品选修课程,该课程体系已正式纳入校本课程建设规划。
基于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经验,通过持续的教学尝试和完善,逐步形成以整合学科核心要素与教育基本规律、兼具系统化教育与创新性特质的教学理念及教学风格。未来将持续推进地理教育创新研究,秉持学科育人根本宗旨,致力于培育具有地理核心素养与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
历史学科:杨同友老师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学主任。南京市教育先进个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教育先进个人,区师德先进个人,区高中历史兼职教研员。从教二十六年来,他始终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他师德高尚,以德树人、以爱育生,深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树立学生正确思想、培养良好品质为根本,努力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勤勉育人,灵活教学
他工作中以校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提意见、做创新,苦心孤诣,为民族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他处处从学校大局出发,从不因为个人事情耽误正常工作。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坚持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中,团结同事,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积极协调高中部各项工作。在2021年、2022年、2024年、2025年四届高考当中,所任学科和班级取得历史性突破。
理解学生,公正以待
他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年来,他以他的真诚、公平、正直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构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他深知沟通是第一要义,只有真正深入学生,密切交往,才有利于了解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他平易近人、善解人意,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走进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里。从学生角度想问题的他,得到了学生的“芳心”。
锐意创新,成绩斐然
在“新课改”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他积极探索高中教学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探寻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分组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等教法,因材施教、学中有变,方法灵活,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学从细从严,向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他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意见,深刻反思,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之下,他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获得社会、学校、师生的认可。
“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教26年来,他一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之中去,心中装着学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前面的路还很长,他将继续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用拼搏和实干获取事业的新辉煌。
物理学科:倪旭老师
本硕博均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专业。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SCI一区论文4篇
获2018年中国高引用作者奖(物理学领域论文三年引用次数世界排名前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604145)
江苏省第三届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评比一等奖
江苏省第四届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评比二等奖
从教以来,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抽丝剥茧,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从而逐个击破。
教学之余,他还注重创新实验的探究,自行研发了一套声场扫描系统,能够对二维空间声场进行扫描,采集声波的幅值与相位,从而实现二维声场的构建。利用该扫描系统,他完成了“声波的双缝干涉实验”,荣获江苏省第三届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评比一等奖。
对于物理教学,他有以下感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实物理也是,只不过物理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如果不喜欢思考,那么学习物理困难重重,但若沉下心来去钻研物理,则会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以及来自现实世界的睿智的反馈。学习习惯也很重要,公式的记忆、基础解答题的训练、错题的整理,丝毫不能马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中物理的学习一环套一环,只有耐心地夯实基础,才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