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  教师文苑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姜天琦

作者:陈珍     发布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1329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

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班主任工作有喜有悲,繁琐却充实,辛苦却幸福。作为新上任的班主任,常常会在成长的路上,因为教学中的某次事件触发各种思考。开学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班主任所扮演的多重身份。上班时间,班主任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办公室与教室间的场景已习以为常;下班时间,伏案备课的同时还要兼顾和部分孩子家长的沟通。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孩子在无形中就生成了一些不利因素,任性、狭隘、自私,甚至是抗压能力差,意志薄弱也在一群孩子的身上能够看到。他们容易情绪化,在与同学相处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与老师相处时,也常常会自动屏蔽老师的管理,即使被多次教育警告,软硬兼施也无动于衷,这样的孩子使班主任感到头痛。倘若处理得不够妥帖,其他小朋友甚至会无意模仿,触犯班规。

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下课铃一响,却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走廊上,都能看到他奔跑追逐的模样,到处惹事生非的他惹得老师们瞠目切齿。所以,每天的学校生活,不是任课老师找我倾诉,就是小朋友找我告状,这样的现象也不足为奇更严重的是,他虽然很聪明,但只要触及到某个点便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顾及场合,瞬间暴躁如雷,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口角后大打出手。通过对他的后续了解,我们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缺少与他沟通的时间,便努力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孩子所提出的条件。于是,我找他聊天,希望苦口婆心能够劝动他坚实的内心,争取做一个老师喜欢、父母喜欢、同学喜欢的三好学生,并和他做了一个约定。从孩子恍惚的眼神中,能看出一开始他只是口头上的勉强答应,并未从内心真正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性懂事的他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也有了踏踏实实的行动,虽然他偶尔也会忘记自己的承诺,但只要我一个眼神,明理的他也能够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内心着实倍感欣慰。

  

二、案例经过

那天铃声刚落,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进班巡视,刚走进教室,就有三个满脸通红小朋友的围着我“告状”,用小手愤怒地指着我班有名的“炸弹”孙某,伴着其他好奇者的围观,场面一度混乱,于是我点名其中一位小朋友阐述了具体情况。在了解情况的时候,我用眼角余光发现孙某一直呆呆立在教室角落,用担心恐慌的眼神看着我。前些天,孙某因为与小朋友意见不合而产生了冲突,直接用手了别人,经过我几次不厌其烦的劝说疏导,他已经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跟我做了小约定,近几天也的确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孙某虽然易怒,但却是一位及其信守承诺的小朋友,那么今天会是什么事情能让他打破约定呢?我的内心瞬间蒙上了一层疑云。原来,美术课上后桌的一位小女生做了一个精致的手工,正开心地和同桌分享时,孙某却半路拦截,突然走了这个手工。美术老师批评他未经他人同意便擅自拿走别人的物品,但孙某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出发点是友善的,因为他是想跟后桌交朋友,想要和她分享快乐有此举动。不满评判结果的他没有收住情绪,公然地顶撞了美术老师。面对情绪不稳的小朋友,若在班级狠批他,他一定会像弹簧一样,越压怒气越大,越压反击越猛烈。于是,我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我默默地走到孙某身边,用平缓的语气让他回顾整过程后再来找我聊天。等他情绪恢复后,便顺势请他在小朋友面前做了一个简要阐述,打开心门,说出内心话,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正视自己、反省自我,也能帮助他们重建友谊,打破僵硬的局面。

果然,下午的班会课上,这位同学到办公室找我说:“老师,这次真的错了,请你再相信我一次”看得出,他是真心悔过,我自然原谅了他。班会课上,孙某再一次主动站起来,用单纯的小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有些时候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听了他的话,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原来,孙某很想和后桌的女生交朋友,但又不知道什么方式,正巧后桌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手工,他认为拿走别人的手工就能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但美术老师却在这时批评了他,让他内心难受。全班小朋友都耐心听完了他的陈述,谅解了孙某不懂如何交朋友的这一行为,和他有冲突的女生也与孙某握手言和了。因此,在班会课上,我及时表扬了孙某的信守承诺、知错就改的品质。对待这样的学生,就是要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爱。

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充满了热情,但是很多孩子也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想法,他们渴望被关注,却不懂如何赢得别人的欣赏,只能尝试用各种不为接受的方式获得他人的眼光。这种现状,对老师而言就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给这一类拥有这样双重性格的学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更加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引导其实,这样的孩子们也很有个性,但也有很优点。倘若,老师能够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能留心观察,合理引导,悉心培养,那么我想,善于做“伯乐”的老师,也一定能找到“千里马”身上的闪光点。